您好,壽光和煦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網站歡迎您!
2019-11-28
農業景觀工程概念
農業景觀,作為廣袤的景觀,是指在農業區域內,由多種要素構成的、能夠成為人們審美對象的、農業外在特征和內在特性的總和。其景觀所反映的不是各構成要素的效果,而是相關元素組成的復合效應。
農業景觀背景
關于農業景觀工程的發展可概括為四個階段,即農業前景觀、原始農業景觀、傳統農業景觀和現代農業景觀。原始農業是一個自給自足、自我維持的內穩定系統,人們還未意識到農業合理土地利用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景觀轉變的過程,人口壓力,有著大量人工,活動過程和自然生態過程交織一起。近幾十年,集約化經營方式導致傳統農業景觀中生物棲息多樣性降低和自然景觀的破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方式的變化,直接反映為農業景觀的美學和生態效應遭受損害。
化肥、農藥、除草劑及現代農業工程設施的使用,使得土地生產率提高,農業景觀異質性,土地利用走向多樣化,同時土壤流失、有機質減少、土地板結及鹽堿化對農業景觀變化產生影響。農村各產業蓬勃發展,在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下,行業間競爭物質、能量、信息等各景觀要素,不斷改變區域內農業景觀格局,農業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顯現。因此對農業景觀資源進行合理規劃、設計,促使農業作用的合理利用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農業景觀工程功能
主要有生物產出、經濟發展、生態平衡和社會持續四大功能。
經濟產出是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主導功能,要求整個農業景觀具有較高的生產率及容納大物質和能量流動的結構,因而需要在自然景觀基礎上融入人工調控生態因子、生態平衡功能,要求農業景觀具備較好穩定性、較高物質、能量利用效率、較少的廢棄物和多余能量牌坊,對環境具正面生態功效。社會持續功能要求農業景觀綜合考慮社會習慣、人口就業、景觀美學和戶外教育等。
因此,理想的農業景觀不僅達到人的基本需求,同時應維持環境的持續穩定,它的具體目標可以歸納為生態優美、經濟活力、社會期望三個方面,主要表現為:農民有適當經濟收入;自然資源的連續利用;小的環境負效沖擊;較小的非農產品投入;人對食物和其它產出需求的達成;理想的農村社會環境。
上一條: 無土栽培工程的技術
下一條: 良好的農業景觀工程需要遵循的原則